平菇栽培原料的选择及处理


原料选择加工原则:就地取材,科学加工。一、原料品种及特点棉籽壳:资源丰富,质地坚硬,基料渗透性好,碳氮比适宜,适合原料、发酵料、熟料栽培,产量稳定,平均蘑菇栽培的首选原料。问题是价格偏高,今年在900-1100元(吨价,下同),比去年同期略低。玉米芯:资源丰富,虽然碳氮含量比较高,但可以掺和,通透性好。一、二湿菇产量比较理想。问题是不适合生料栽培,配料要加氮,价格也比较高,一般400-600元。 2、基料处理的棉籽壳:生料、熟料、发酵料均可栽培,但发酵过程中会损失部分养分,提倡生料栽培。秸秆:播种前一定要发酵,否则要用熟料培养,原料播种烧菌概率大,不可取。玉米芯等秸秆原料晒后粉碎。另一个例子是棉花杆。秸秆的粉碎需要两道工序,即先切碎成12厘米的长度,再粉碎成木屑大小。强度比较大,所以单纯的粉碎效果不好。试验证明,这种原料的利用效果优于普通木片或稻草。 3、注意事项(1)基料堆放发酵处理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。当时是针对发芽慢、污染率高、病虫害严重的三大问题而研究和推广的发酵技术。加工后的基材确实具有发芽快、成功率高的特点。但在堆肥过程中,基材会产生大量的生物热,其能量大部分来自基材本身。香菇生产势必产生不良影响。经试验,以棉籽壳为原料时,采用熟料制袋或直接播种原料进行菌种培养是最佳方案。 (2)原料套袋播种后,菌种萌发、菌丝发育,袋内必然产生生物热,特别是高温季节,易出现“烧菌”现象。 42时会形成焦菌,菌袋没有出菇的可能。甚至在12月至次年2月的低温季节,忽略散热和通风,将菌袋堆高数层,甚至盖上塑料薄膜和保温棉被之类的,任其自生自灭,也会产生细菌燃烧的后果。平菇菇袋的制作原则:保持透气性,防止杂菌和虫害,保证菌丝后熟。一、基材配方基础配方1:棉籽壳250公斤、过磷酸钙5公斤、石膏粉4公斤、尿素0.75公斤、赛白09 150克、食用菌立体营养精120克。为调节基料的PH值,可加入2.5公斤石灰粉。基本配方2:玉米芯(棉杆粉、豆杆等)250公斤、豆饼粉5公斤、石灰粉5公斤、石膏粉2公斤、过磷酸钙6公斤、尿素1公斤、150赛白09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华120克。 2. 将配料混合均匀。主辅料按配方混合后,加水拌匀。有两点需要注意:第一,如果使用石膏粉,应先与干料混合,再与水混合。使用尿素时,应溶于水。过磷酸钙应与干燥成分混合,然后加水。二、使用食用菌立体营养精(搅拌型)时,最好将上述主辅料全部用水混合均匀,然后用水溶解后喷洒或喷洒均匀,然后拌匀。含水率可控制在60%,有经验者可提高至65%以上。 3、套袋、播种用塑料袋的选择:一般生产中,应选用平宽20-25厘米、切长40-45厘米的聚乙烯薄膜管。每袋可装0.8-1.5公斤干料。熟料栽培宜选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。采用人工套袋时,播种量一般可控制在15%左右,而机械套袋应提高到20%以上,甚至30%,使菌种分布均匀。人工套袋可采用2:3的料种层比,即2层料3层菌种。相对而言,接种层数越多,发芽效果越好。无论采用何种播种方式,均需在菌袋播种后、系口前,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在菌袋基材中间纵向打孔。细菌的碎屑更是锦上添花。

当菌袋表面长满菌丝时,打开检查,已不是“黑芯袋”(内部尚未长菌)。所谓“内外同步,统一一致”,就是指这种情况。但由于这种方法人工成本大,很少采用,仅在小批量、小面积生产户使用。平菇发芽期管理1、菇棚处理菇棚杀菌处理的第一步是对棚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,包括棚外的杂草和垃圾。喷洒600倍多菌灵溶液。其次,去除棚上的茅草,清理整理平棚内的地面,用赛白09或白冰沙喷洒墙壁、地面、柱子、通风孔等,然后关闭菇棚,让其升温在阳光下,在高温的作用下,药物可以充分渗透,使附着在液体上的细菌孢子和细菌蛋白质凝固,失去活性,达到杀菌的目的。如果上一季老菇棚发生了一些病害,应在施药后23天再喷一次,以求彻底。二、发芽期管理1、尽量严格遮光。发芽期应尽量避光,尤其不可强光直射。目前,很多修真者对这一项持“无所谓”的态度,既不科学又有害。长期光照刺激,一旦菌袋长满,就会出现花蕾,根本无法控制出菇时间。正确的做法是播种后避光,除观察和翻袋作业外,不得让光照进入菇棚。 2、加强温度管理。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。如果霉菌发生在低温季节,可以用炉子提高温度。条件稍差时,可在棚顶上方挂一层黑色塑料薄膜或遮阳网。天气晴好时,应撤除茅草。提高棚内温度,但不要形成阳光直射菌袋;有条件的可以安装水温空调,一年四季都可以发挥作用。 3、适当控制湿度。空气湿度对霉菌影响很大,应慎重对待。比如真菌发生在春季,气候干燥,就要适当加湿。一般可将空气湿度调节到70%左右。

,如天气连续长时间阴雨,空气湿度居高不下,则应采取有力的降湿措施,方可保证发菌的顺利进行,可在棚内放置生石灰,使之吸水,并趁天气晴好时及时给予通风,以降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。

  4.给予合理通风。菌丝生长期间需要少量的氧气,些许通风即可满足,但应注意菇棚内外的温度交换,温差过大时,应予考虑具体的通风时间。如夏季发菌时,尽量晚间通风,低温季节则尽量安排中午时分等。

  5.预防病虫危害。在整个发菌期间,每5天左右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或赛百09溶液,以防止杂菌病害的发生;发现污染菌袋,随即移出菇棚进行单独处理;尤其春季,经常喷洒菊酯类药物以驱杀害虫。

  6.坚持后熟培养,形成爆发式出菇(详见《爆发出菇新技术》)。

  平菇“1+1>2”高产模式

  在尽量简便实用、易于菇农操作、适于推广普及的指导思想下,我们研发出了平菇“1+1>2”的先进高效的技术模式,在不改变生产投资的条件下,改栽培周期4个月以上为1~2个月,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,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,总体效益可提高4倍左右。

  1.技术模式的概念“1+1>2”技术模式,是指同时启用两个菇棚,一个发菌、一个出菇、两棚交替出菇的生产模式,其生产效益要大大高于相同的两个菇棚,同时发菌和出菇的生产模式。

  该模式要求:在对市场作出基本预测之后,对整个生产时间、发菌及出菇等做出详细的时间安排,而后根据模式要求和生产季节适当调控基料营养和温湿度等条件,即可建立起圆满的生产模式,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,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。

  2.几点说明该技术模式的运用,应在熟练掌握爆发出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。两个菇棚的运转,发菌和出菇分别占用时间相差无几,只要菌种制作跟得上,就可以比较简单的正常运转。要达到四季不间断出菇的效果,配备大棚水温空调为最佳选择,以利于夏季的降温和保障低温季节的升温,使生产基本不受自然气温的影响。

  爆发出菇新技术

  所谓“爆发出菇”,指食用菌栽培时,通过人为调控条件,使之出菇便形成“爆发”之势,使原来长达3~5个月、3~4潮出菇、生物学效率100% 左右的栽培管理,变为爆发出菇,第一潮菇产量就达总产量的80%,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150%的生产效果,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,又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,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。其技术要点为:

  1.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。经科学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的菌种,其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,并且在脱毒操作过程中,经过连续不断的高温和低温交替锻炼后,菌种的抗性也得到相应提高,不会存在种性退化等问题。

  2.调整基料的营养组分及其水平。一般生产中可根据栽培原料设计配方,总体而言,应主要倾向于补充以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成分,如以棉籽壳为主料时,每250公斤干料可加入120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(拌料型),使基料的营养组分得以科学合理、全面均衡,为菌丝生长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。

  3.严格栽培环境的消杀处理。目前,经过大量研究,我们倾向于在基料内加入赛百09等抑杀菌药物,以提高发菌成功率。同时,配合对发菌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。

  4.强化菌丝后熟培养,使之最大限度地储备爆发出菇的能量。经试验表明:在一定范围内,相同品种、基料等条件下,菌丝后熟期与提高第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。所以,我们提倡在调整基料的营养等前提下,尽量延长菌丝的后熟时间,一般以15天左右为宜。

  5.出菇阶段配合叶面施肥,加强爆发出菇的效果。一般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,即可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,对子实体直接喷洒即可,每潮菇喷3遍即可达到最佳增产效果,并同时有提高菇品品质、提高抗性的作用。

查看更多:
  • 学习食用菌种植
  •  
  • 食用菌种植方法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多种原因诱发平菇死亡
    多种原因诱发平菇死亡
    品种、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平菇产量的重要因素。必须查明
    平菇用熟料栽培
    平菇用熟料栽培
    为了适应平菇的周年生产,应采用熟料栽培。按比例称取培养
    采收平菇的技巧
    采收平菇的技巧
    平菇的采收技术如下:平菇菌盖展开,孢子尚未释放时,应及时采
   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
   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
    配方是鲜白灵菇80公斤,白糖45公斤,柠檬酸0.15公斤。选择89
    大棚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
    大棚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
    目前,在冬季大棚生产中,由于种植品种单一、复种指数低、空
    平菇蜜饯加工方法
    平菇蜜饯加工方法
    1.配方:鲜白灵菇80公斤,白糖45公斤,柠檬酸0.15公斤。2.选料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